心路历程 |【21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
2022-02-17 20:06:43 浏览次数: 古月今心/文
导语:
基础教育学院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报名迎新工作,一楼大厅更是进进出出的要道,十分拥挤,我和父亲也凑着看指示牌,上面写着关于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,如何办理报道手续。
以前读小学欠学费,内心很自卑,这一次读大学还是没钱交学费,办理国家助学贷款,内心的自卑感却少了许多,内心想到"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"便莫名有了力量。
到校的第一天,就是在办理报道手续、购买生活用品中度过,也没有时间带着父亲专门参观一下学校。
倒是有件事情比较有趣,我和父亲在食堂吃饭时,旁边有人低声说:"妈妈你看那两个新疆人。"
女生母亲瞪了女孩一眼,低嗔道:"吃饭!"
我和父亲相视笑了一下,就继续吃饭了。
说我们像新疆人,倒也不奇怪,因为我曾祖父有两个老婆,其中一个,也就是我出生头一天下葬的那位曾祖母,她是新疆人。
在中南大学新学期的一个月内,我大致计数有三十人左右问过我是不是新疆的,我都会回答:"嘿嘿不是,我贵州遵义的。"
晚上十点了,我们寝室还只有四个床铺铺好,有一个床铺的还没回来,父亲已去学校安排的家长安顿处休息,我们三个室友在聊天。
"曾宇华,你们国防生和我们一起军训吗?"张鹏问。
"应该......不会,我们的教官好像也不同。"曾宇华说话喜欢第一个或第二个字拐着弯儿的拖音。
"大你回嘛,去休息! "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操着一口陕西方言,边进门边说,把一包东西放在曾宇华相邻的上铺。
"好那你早点休息。"门外传来眼镜男生爸爸的声音。
"你住这个铺啊?"曾宇华一下坐起来,由于个子太高,只能弯着腰,否则头会顶到上铺。
"啊。"眼镜男生扶了一下眼镜,继续整理床铺。
"你这不废话吗,看人家住那里还问。"张鹏和曾宇华已经混熟了,说话挺随意。
"我......就是打个招呼嘛。"曾宇华嘀咕着,第一个字也拖了音:"你姓什么啊?"
"姓焦。"眼镜男生从床上蹦下来,说完好像意识到了什么,自顾笑了。
"哈哈哈......"我和张鹏也忍不住笑起来。
"姓.......焦.......?你这个姓蛮有意思的。"曾宇华还在揣摩。
"哦呵呵,焦裕禄的焦,焦俊涛,你们呢?"眼镜男生也笑了。
"我叫......曾宇华,湖南邵东的。"
"张鹏,云南楚雄的。"
"胡念,贵州遵义的。"我们互相介绍自己,算是相识了。
"哦好,来,吃苹果。"焦俊涛边给我们发苹果边说:"我从陕西渭南老家带来的,尝尝!"
"陕西?你们那边叫一一大.一一什么意思啊?"我接过苹果问道。
"大就是爸爸的意思。"
"哦......有意思。"我们异口同声道。
第二天早上一早,在食堂吃完早餐,父亲说就要回去了。
在食堂门口,停着一辆刚从火车站迎新过来,准备返回火车站接人的大巴,一位迎新的学姐大声招呼着:"有去火车站的家长请上车,车满发车。"
招呼声不断的重复着,不一会儿就快坐满了。
"桃儿,我先回去了,下次再带你妈一起来学校看看。"我们站在车侧边,父亲对我说道。
"嗯要得。"
父亲准备上车,突然又像想起什么似的停住叮嘱道:"好好学习,争取拿奖学金。也要和老师同学都处好关系,进入大学就是一只脚迈进了社会。"
"嗯要得。"
我面对父亲回答得很坚强,却在看到父亲转身后,上车的那一刹那,想起了朱自清父亲的《背影》,再看到父亲瘦弱的背影、汗水直流的汗衫,不禁鼻子一酸,噙住泪水在眼眶打转。
车子启动了,从车窗看到父亲向我挥手,我挤出笑容点点头,还没回过神来,车子已经驶出一段距离,淹没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。
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背影
这是父亲送我来中南大学报道的记忆,是父亲第一次送我来中南,但一一也是最后一次......
莲花演说主持人口才演讲培训专注于帮助企业老板提升演讲力,领导力口才、影响力导师班,助力企业成长,解决"怕上台、怯场紧张忘词,说话没条理,发言没重点,演讲没感染力"等演讲困惑问题。成人课程:当众讲话、人际沟通、演讲艺术、心理素质、形象礼仪、说服力销售等成人课程。